满地藤枯瓜未收。宋代。汪元量。船到沧州且少留,客来同上酒家楼。沿河树折枣初剥,满地藤枯瓜未收。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船到沧州且少留,
客来同上酒家楼。
沿河树折枣初剥,
满地藤枯瓜未收。
诗词以湖州为背景,描述了一位旅客在沧州的逗留和感受。作者通过描绘沧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色,表达了对旅途中短暂停留的情感。
诗词的第一句表达了旅客在沧州逗留的短暂性,船抵达沧州后即刻继续旅程,不久停留。这句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旅客匆忙的心情和对旅行的渴望。
第二句描述了旅客与当地居民共同上楼品尝美酒的情景。在异乡,旅客与当地人民共同分享欢乐和热情待客,体现了友谊和互动的主题。
第三句以沿河的树木、折枣、初剥为意象,描绘了旅客在途中的经历。树木折断的枝桠、刚剥下的枣子,象征着旅途中的艰辛和未完成的事情。
最后一句以藤枯和未收的瓜果作为象征,表达了旅客离开时的感慨和遗憾。藤蔓枯萎,未成熟的瓜果未能收获,暗示旅客离开时的不舍和未尽的心愿。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意象丰富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瞬间和旅客的情感体验。旅客的离别和遗憾与旅行的欢乐和期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思和共鸣。这首诗词展示了汪元量细腻的感受力和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具有深远的诗意和情感价值。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