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感中和报有年

出自宋代张舜民的《长沙遇雪赠何待制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ì gǎn zhōng hé bào yǒu n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由来地气本无天,致感中和报有年
拂槛穿帘初学舞,萦风带雨不成团。
清光并入书仙府,寒色偏留逐客船。
老杜题诗曾有乞,漂零今昔路人怜。
()
由来,致感,中和,风带,不成,并入,仙府,寒色,客船,漂零,今昔,路人

《长沙遇雪赠何待制二首》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由来地气本无天,
致感中和报有年。
拂槛穿帘初学舞,
萦风带雨不成团。
清光并入书仙府,
寒色偏留逐客船。
老杜题诗曾有乞,
漂零今昔路人怜。

诗意解读:
这首诗以长沙遇到的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诗人通过雪景的描绘,抒发自己对于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

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由来地气本无天,致感中和报有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的思考。地气是指地球的气候和风土,它本无所谓天命,但人们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应对,却能够在岁月中显现出来。

接着,诗人以"拂槛穿帘初学舞,萦风带雨不成团"来描绘雪花飘舞的景象。诗人将雪花比喻为跳舞的舞者,雪花穿过窗棂,舞动在空中,但却因为风雨的作用而无法形成整齐的团状,这揭示了雪花的脆弱和短暂。

之后,诗中提到"清光并入书仙府,寒色偏留逐客船",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的追求和对于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诗人将雪光比作清澈的光芒,融入到文学作品中,而冷寒的颜色则偏爱逐客船,象征着文人在流浪中的孤寂和离别的情感。

最后两句"老杜题诗曾有乞,漂零今昔路人怜",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自己的志向。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达了对于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怀。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杜甫一样,在诗歌中传达自己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示了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