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长恨交游少

出自宋代苏辙的《送高安罗令审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é jū cháng hèn jiāo yóu shǎ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一邑忧劳水旱中,牛刀闲暇似无功。
政成仍喜新蚕熟,归去还将旧橐空。
清白久闻夸父老,沉埋谁为诉诸公。
谪居长恨交游少,怅望肩舆又欲东。
()
忧劳:忧劳yōuláo忧患劳苦
水旱:水旱shuǐhàn∶水涝和干旱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洪亮吉《治平篇》∶水陆水旱交界。
闲暇:(名)空闲。
无功:无功wúgōng没有功劳
归去:归去guīqù回去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清白:(形)①纯洁;没有污点:历史~。②清楚;明白:当面问个~。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
诉诸:利用某方式或某途径来解决问题。。

《送高安罗令审礼》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诗人苏辙送别高安罗令审礼时的心情和感慨。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座城邑在水旱之中忧劳,
牛刀闲暇似乏无功。
政事成功后仍喜新蚕熟,
归去却将旧橐空。
清白的声誉久已闻于夸父老,
沉埋的身躯应是诉诸公。
被贬居的人,长久怨恨交游稀少,
仰望着肩舆却又渴望东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感叹。诗中的一邑受到水旱之灾,人们辛劳无功,暗示着社会的困苦和无奈。政治事务虽然有所成就,但回归故乡时携带的橐(背篓)却是空空如也,象征着苏辙内心的失落和空虚。苏辙对自己的廉洁清白感到骄傲,但他的忠言逐渐被掩埋,无法得到公正的对待。他被贬居异乡,孤独且怨恨交游少,但又渴望东归,重新开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辙内心的苦闷和迷茫。通过描绘一邑的水旱困境和自己的失意遭遇,苏辙传达了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反思。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政事的成就与个人的空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权力和现实面前的无奈。同时,诗中还体现了苏辙对清白和正义的追求,他对自己的价值和忠诚感到自豪,但却被时代的浮躁和权谋所淹没。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友谊和家乡的思念,同时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总体而言,《送高安罗令审礼》通过对现实困境的揭示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官员的矛盾心态和对社会的关切。诗词简练而含蓄,凸显了苏辙对清廉和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