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峰峦处处低

出自宋代苏辙的《扬州五咏 摘星亭〈迷楼旧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àn biàn fēng luán chǔ chù d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阙角孤高特地迷,迷藏浑忘日东西。
江流入海情无限,莫雨连山醉似泥。
梦里兴亡应未觉,后来愁思独难齐。
只堪留作游观地,看遍峰峦处处低
()
孤高,东西,流入,无限,兴亡,愁思,游观地,峰峦

译文:

摘星亭〈迷楼旧址·〉

阙角孤高特地迷,
迷藏浑忘日东西。
江流入海情无限,
莫雨连山醉似泥。
梦里兴亡应未觉,
后来愁思独难齐。
只堪留作游观地,
看遍峰峦处处低。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扬州五咏》系列中的一首,名为《摘星亭·迷楼旧址》。诗中描绘了一座高耸孤峙的楼阁,它的壮丽和神秘感使人产生迷惑和遗忘时间的感觉。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个楼阁都仿佛是一个隐藏于云雾之中的迷宫。

诗中提到的江流入海,表达了大自然的无限情感和壮丽景色。雨水淋湿山峦,使其看起来像是醉酒一样沉沉沼泥。

诗人苏辙认为,人们在梦中经历的兴与亡,可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而在事后回想起来时却感到愁思难以平静。这种离合悲喜的情感体验,使他感到无法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对这座楼阁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他认为这座楼阁非常值得作为游览的地方,可以欣赏到处峰峦的美景,每个角落都有低垂的山峰,给人一种无尽的美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高耸的楼阁,以及楼阁所带来的迷惑和遗忘时间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合悲喜和思考的感慨。诗中的江流入海和醉如泥的山峦形象,增添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深远的情感。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这座楼阁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以及对美景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方式,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