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客语逡巡

出自宋代苏辙的《扬州五咏 僧伽塔》,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cháo liú kè yǔ qūn xú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山头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
处处金钱追晚供,家家蚕麦保新春。
欲求世外无心地,一扫胸中累劫尘。
方丈近闻延老宿,清朝留客语逡巡
()
山头:1.山的顶部;山峰。2.设立山寨的山头,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拉~。3.墙壁。4.墓地、坟地。以坟冢常在山上而得名。5.旧时对景颇族的称谓。
真人:1.道教所说修行得道的人,多用作称号,如“太乙真人”、“玉鼎真人”。2.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
僧伽:1.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2.梵语。狮子。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4.人名。唐代高僧,江苏通州狼山广教寺开山祖师。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处处:(副)各处;各方面:祖国~有亲人|~严格要求自己。
金钱:(名)货币;钱。
家蚕新春:(名)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
欲求:欲求yùqiú指欲念和要求。
世外:世外shìwài尘世之外世外之交
无心:(动)没有心思:~学习|~工作。②(副)不是故意的;无意:言者~,听者有意。[反]有心。
方丈:(名)指寺院的住持或住持住的房间。
逡巡:(书)(动)徘徊不前;迟疑不决:~不前。

《扬州五咏 僧伽塔》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头孤塔闲真人,
云是僧伽第二身。
处处金钱追晚供,
家家蚕麦保新春。
欲求世外无心地,
一扫胸中累劫尘。
方丈近闻延老宿,
清朝留客语逡巡。

诗意:
这座孤塔矗立在山头上,仿佛是一个隐居的真人。云朵像是僧伽的第二个身体。到处都有人用金钱追求晚年的供养,每家每户都种桑养蚕、种麦子来保障新春的到来。诗人渴望在世外找到一片无忧无虑的心灵净土,一扫胸中的尘垢和前世的烦恼。方丈近来听说有老僧长年住宿,清晨有客人留连不去,他们交谈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扬州的僧伽塔为题材,通过描绘塔和周围的景物,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中的孤塔寓意着僧伽的存在,云朵则象征僧伽的精神飘逸。诗人通过山头孤塔和云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渴望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与生活保障的景观,金钱、蚕麦和新春等形象展示了尘世的喧嚣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逐。而诗人却渴望摆脱人世的束缚,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一扫胸中的尘垢和前世的烦恼。

最后两句描述了方丈听说了一位长年住宿的老僧,清晨客人留连不去,他们言谈之间显示了僧人的智慧和对修行的探索。这里也可以视为诗人对于僧伽塔中僧人智慧和清修境界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孤塔、云、金钱、蚕麦等形象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对于僧人的仰慕和对修行境界的赞美。同时,诗中余音悠扬,意境深远,给人以静心、闲适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