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信手书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chéng xìn shǒu sh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尘埃日已远,斗数更无余。
寺到逢门入,诗成信手书
山深僧自乐,路远客终疏。
访尽前朝景,它年一告予。
()
斗数无余:无余,读音wú yú,汉语词语,意思是没有剩下。
成信手书:1.笔迹。2.亲笔书写:横幅上“天下为公”四个字为孙中山先生~。3.亲笔写的信:今天接到了家父的~。4.黄汐源演唱的歌曲。
自乐前朝景

《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尘埃日已远,斗数更无余。
寺到逢门入,诗成信手书。
山深僧自乐,路远客终疏。
访尽前朝景,它年一告予。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游览普照寺时的感受和思考。作者感慨时光荏苒,尘埃随时间远去,人生的岁月也已不多。斗数指的是占星术,意味着无法预知命运的变化。寺庙门口已经到了,只需要迈步进入,毫不费力。诗词创作也如同信手拈来,顺理成章。作者在山深处看到了僧人自得其乐,而旅途漫长的客人渐渐疏远了。作者游历了许多前朝的名胜古迹,尽情领略过去的景色。但在将来的某一天,作者仍会再次向他人诉说这段经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自己游览普照寺的经历,抒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命运无常的体悟。

诗中的“尘埃日已远,斗数更无余”一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占星术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和无法预测未来的主题。人们常常在岁月的长河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切都如尘埃般瞬息而逝,而未来的命运却无法预知。

接下来的两句“寺到逢门入,诗成信手书”则描绘了作者游览普照寺的情景。寺庙的门已经到了,只需要走进去,毫不费力。诗词的创作也如同信手拈来,自然而然。这表达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自然流畅和随心所欲。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山深僧自乐,路远客终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中僧人和远行客人的感悟。山深处的僧人自得其乐,专心修行,而旅途漫长的客人则逐渐疏远。这反映了人生中的不同选择和追求,山中僧人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旅行者则代表着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精神。

最后两句“访尽前朝景,它年一告予”表达了作者游历古迹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期许。作者游历了许多前朝的名胜古迹,领略了过去的风景,而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再次向他人讲述这段经历,传递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追求的思考,以及对山中僧人和旅行者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洞察和思索。这种深邃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感慨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