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符江海冲。宋代。苏辙。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往来观惠术,蟠错试余锋。文字従堆案,樽罍强解容。金山只隔水,时复听晨钟。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别董扬休,他被任命为真州的比部知州。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往来观惠术,蟠错试余锋。文字従堆案,樽罍强解容。金山只隔水,时复听晨钟。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送别董扬休的作品。董扬休被派往真州担任比部知州,苏辙在送别他的时候表达了一种别离的情感和对他的祝福。诗中描述了董扬休要去的地方离苏辙较远,需要经过江海的冲击。苏辙赞赏董扬休的才能和治理之道,认为他在那里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苏辙还提到自己的文字积累如山堆般沉重,但他会以樽罍(古代盛酒器皿)的心态勉力保持开朗。金山只隔水,指的是董扬休去的地方与苏辙所在的地方只是水相隔,表达了相对近的距离。诗中还提到苏辙时常能听到晨钟的声音,这也许是一种对董扬休的嘱咐,希望他能够时刻铭记初心,恪守职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董扬休的送别之情。通过描绘董扬休所要面对的困难和他的才能,苏辙表达了对他未来成功的期望。诗中的金山和晨钟的意象,给人以一种寄托和鼓励的感觉。整首诗抒发了离别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苏辙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力量,表达出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期待。这首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辙对友谊和职责的关注,让读者在别离中感受到真挚与温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