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怀终不惬

出自宋代苏辙的《种花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ōu huái zhōng bù qi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筑室少闲地,种花能几畦。
松筠旧满眼,桃李渐成蹊。
无计通湖水,长思种藕泥。
幽怀终不惬,拄杖出城西。
()
筑室:建筑屋舍。见'筑室道谋'。
种花:种花,种花儿zhònghuā,zhònghuār∶培植花草〈方〉∶种痘〈方〉∶种棉花
满眼:充满视野。犹言一心一意。充满眼球。
桃李:唐代狄仁杰曾向朝廷荐举姚元崇等几十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的桃李都在你门下了。语见《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后以“桃李”喻指所教育的学生:~满天下。
成蹊无计湖水长思幽怀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种花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种花二首

筑室少闲地,种花能几畦。
松筠旧满眼,桃李渐成蹊。

无计通湖水,长思种藕泥。
幽怀终不惬,拄杖出城西。

译文:
在有限的空地上建造房屋,种植花卉能有几块地。
松树和竹子满眼是过去的景物,桃花和李花逐渐出现在小路上。

无法设法通往湖水,长久以来一直想种植莲藕在泥土中。
内心的思绪始终不得安宁,于是我拄着拐杖离开城市的西边。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种花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在建造房屋之余所从事的种植花卉的活动,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作者在有限的空地上种花,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中提到了松筠、桃李和湖水等自然元素,这些景物的描绘使诗词中融入了浓厚的自然意象。松筠代表着长久和坚韧,桃李则象征着春天和繁荣。作者在种植花卉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美景有所感悟。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思索。作者无法实现通往湖水的计划,同时长久以来一直渴望在泥土中种植莲藕,这些情感使他的内心始终无法得到满足。最后,作者选择离开城市,带着无法安抚的内心,拄着拐杖向西方出发。

赏析:
《种花二首》以简洁明快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通过对种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中的景物描绘生动而富有意境,松筠和桃李的对比呈现出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带来的变化。诗人无法实现通往湖水的愿望和种植莲藕的心愿,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和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内心无法满足的矛盾情感的抒发。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欲望和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