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未用安羊鹿。宋代。苏辙。多生习气未除肉,长夜安眠懒食粥。屈伸久已效熊虎,倒挂渐拟同蝙蝠。众笑忍饥长杜门,自恐莫年还入俗。经旬辄瘦骇邻父,未信脑满添黄玉。海夷旋觉似齐鲁,山蕨仍堪尝菽粟。孤船会复见洲渚,小车未用安羊鹿。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归期两黄鹄。
《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多生习气未除肉,
长夜安眠懒食粥。
屈伸久已效熊虎,
倒挂渐拟同蝙蝠。
众笑忍饥长杜门,
自恐莫年还入俗。
经旬辄瘦骇邻父,
未信脑满添黄玉。
海夷旋觉似齐鲁,
山蕨仍堪尝菽粟。
孤船会复见洲渚,
小车未用安羊鹿。
海南老兄行尤苦,
樵爨长须同一仆。
此身所至即所安,
莫同归期两黄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在某个时刻的心境和思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自己因为多年的修养和生活习惯而导致的身体状况变差的景象。他说自己的习气仍然存在,肉体上的瘦弱和长夜的安眠以及懒惰地吃粥成为了他的日常。他将自己的状态比作熊和虎,形容自己长期的屈伸活动已经像野兽一样。他甚至感觉到自己逐渐变得像蝙蝠一样倒挂着。
诗中的诗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瘦弱被周围人所嘲笑,但他选择忍受饥饿而长时间闭门谢客,他担心自己再也无法回到世俗的生活中去。他的瘦弱甚至让邻近的人感到惊讶,他们无法相信他的大脑里装满了黄金。他认为自己在行为上逐渐变得像海边的夷人或者齐鲁地区的人,仍然吃着山野中的野菜和粗粮。他期待着自己的孤船可以再次见到陆地上的港口,但小车仍然没有用来安装羊和鹿。他称赞海南的老兄弟们在艰苦的旅途中行走,而樵爨(指砍柴和烧火)则需要长时间与一个仆人一起度过。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体悟和思考,他认识到自己的境遇和身体的状况,但他并不悲观或者绝望。他相信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安身之所,他呼吁人们不要期望过高,要与现实相处并找到自己的安乐。这首诗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现实境遇的接受。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