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语杂悲泫。宋代。苏辙。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诗词:《和王巩见寄三首》
作者:苏辙(宋代)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
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
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
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
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中文译文:
和王巩相见寄三首
南迁春秋时,江湖未见一半。
此时归途漫长,始悟行程日渐遥远。
心中的忧愁痼疾消除,美好的梦境惊醒了我。
行走的路上遇到了故友,欢笑中夹杂着悲伤的泪水。
江河秋天北风多,归船却还未驶离。
天寒雁儿向南飞,家书却空白纸一张。
感慨我们的契约如此幸运地平安,婚嫁需要头上的缨珥。
交游的意义是什么呢,空虚中又再次思念着君至。
折断的叶子总是安心,连环的事物并非我所计划。
感谢君的舟车归来,我想起了自己如废墟般的生活。
怀念过去的快乐,忘却了当初的誓言契约。
丹砂已经炼成,白发愿终得到幸福。
诗意和赏析:
《和王巩见寄三首》是苏辙与王巩之间的书信往来,表达了苏辙对友谊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诗中描绘了苏辙南下的旅途,他在旅途中逐渐意识到行程的漫长和离家的遥远。在这个过程中,苏辙的内心逐渐从忧愁和沉重中解脱出来,美好的梦境让他惊醒。他在归途中偶遇故友,虽然有笑有泪,却也增添了温暖。
诗中以江秋北风、天寒雁南向等景象来衬托归途的艰辛和离别的凄凉。他感叹家书的空白,表达了思念的心情。然而,他也感慨契约的幸运和婚姻的责任。他思念着交游的意义,思念着君至。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快乐的怀念,却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和约定。但苏辙仍然希望能够终得幸福,白发不再寂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友情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苏辙内心的感受和王巩见寄三首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
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
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
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
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中文译文:
和王巩见寄三首
南迁的春天和秋天,江湖未经历一半。
现在开始归途漫长,才悟到行程日子的遥远。
深藏的忧愁摆脱了束缚,美好的梦境惊醒。
在旅途上遇到故友,欢笑中夹杂着悲伤的泪水。
江河秋天北风多,归船却未启程。
天寒雁儿向南飞,家书只是空白纸张。
契约的纽带幸得平安,婚嫁需要头上的缨珥。
交游的意义何在,空虚中只思念你的到来。
折断的叶子总能安心,连环的事物并非我所计划。
感谢你的扁舟归来,想起我荒废的住处。
怀念和思念使人变老,曾经的约定早已忘却。
丹砂已炼成,白发只愿终得幸福。
诗意和赏析:
这是苏辙写给王巩的三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和归乡的思念。诗中描述了苏辙南迁的旅途,他意识到归途漫长,离家遥远。然而在旅途中,他逐渐释放了内心的忧愁,美好的梦境唤醒了他的心灵。他在路上遇到了故友,欢笑中夹杂着悲伤的泪水。
诗中描绘了江河秋天北风多、天寒雁儿南飞的景象,衬托了归途的艰辛和离别的凄凉。他感叹家书空白,表达了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反思了契约和婚姻的意义。他思念着友谊的到来,空虚中只有思念君至。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快乐的怀念,忘却了当初的誓言和约定。但苏辙仍然希望能够终得幸福,愿白发之头最终获得幸福的回报。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友情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苏辙内心的感受。他在离家的旅途中经历了心灵的觉醒和情感的变化,思念和忧愁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深情的感受和对友谊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