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直与曲。宋代。苏辙。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榆》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秋天的风是多么的凛冽,吹走了山中的青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可怜那曾傲立云霄的枝条,如今却被人们当作柴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这是造物主的威严意志,怎会只看重一棵树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树木扎根在土地中,无论是正直还是弯曲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青松未必就是最珍贵的,枯榆却仍然可以自得其乐。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纷纷扬扬的落叶下落,寂寥凄凉,它们感到惭愧,觉得自己辜负了华丽的宅邸。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榆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秋风凛冽,吹落了山中的青绿,将高傲的凌云枝条化为樵夫束。这里可以理解为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作者认为造物主并不只看重某一棵树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正直或弯曲都能在适当的地方找到归属。青松并不一定就是最珍贵的,枯榆仍然可以自得其乐。最后,纷纷扬扬的落叶给华丽的宅邸带来了寂寥凄凉,这种对比可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荣的警示。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融入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传达了对虚荣和变幻的深思熟虑,同时表达了对简朴和自足的赞美。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