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独未曾

出自宋代苏辙的《勉子瞻失干子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g sǐ dú wèi zēng,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
人生:(名)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的一生:~观|~的道路|幸福的~|婚姻是~的大事。
手足:1.指举动、动作:~无措。2.亲如手足。
可乐:一种含有可乐果香液的软性饮料,含二氧化碳,不含酒精,味甜,呈棕色。也指其他类似的饮料。[英cola]
室家:房舍;宅院。夫妇。妻子。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家家,家家户户。
矜毁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破碎了粮食器皿,不再关注它,他们没有爱惜食器的心。
放弃了宝石,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才开始领悟父爱之深。
我真心知道,都不是我的,为何还有不能放弃的。
一直游荡于三界之间,久被百物侵蚀。
早晨和喜悦、愤怒交织,不要让宠辱降临。
四物(指风、雨、雷、电)都无法抵挡,只有生死还未面临过。
不经历炼狱的洗礼,又怎能成为真正的黄金。
抛弃了父子之恩,长久寄居在旃檀林中。

诗意:
这首诗以苏辙的个人经历和思考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描绘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看法,他认为物质财富并非最重要的,而是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通过弃置珍贵的宝石,作者强调了对孩子的养育责任和父爱的深刻认识。诗中还涉及到作者的游荡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真谛。最后,诗人通过抛弃父子之恩,选择独自寄居在旃檀林中,表达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失望和远离的态度。

赏析: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的自述之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宝石和食器等象征性的意象,通过与父子关系的对比,彰显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诗人通过自省和反思,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强调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价值观。同时,诗中也涉及到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真谛。最后,诗人选择抛弃父子之恩,表达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失望和远离的态度,显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苏辙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它既有着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也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由地联想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