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朗读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破碎了粮食器皿,不再关注它,他们没有爱惜食器的心。
放弃了宝石,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才开始领悟父爱之深。
我真心知道,都不是我的,为何还有不能放弃的。
一直游荡于三界之间,久被百物侵蚀。
早晨和喜悦、愤怒交织,不要让宠辱降临。
四物(指风、雨、雷、电)都无法抵挡,只有生死还未面临过。
不经历炼狱的洗礼,又怎能成为真正的黄金。
抛弃了父子之恩,长久寄居在旃檀林中。

诗意:
这首诗以苏辙的个人经历和思考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描绘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看法,他认为物质财富并非最重要的,而是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通过弃置珍贵的宝石,作者强调了对孩子的养育责任和父爱的深刻认识。诗中还涉及到作者的游荡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真谛。最后,诗人通过抛弃父子之恩,选择独自寄居在旃檀林中,表达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失望和远离的态度。

赏析: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的自述之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宝石和食器等象征性的意象,通过与父子关系的对比,彰显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诗人通过自省和反思,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强调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价值观。同时,诗中也涉及到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真谛。最后,诗人选择抛弃父子之恩,表达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失望和远离的态度,显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苏辙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它既有着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也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由地联想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何幸闻名早。爱春蚕、缠绵作茧,丝丝萦绕。织就七襄天孙锦,彩线金针都扫。

隔千里、系人怀抱。欲见无由缘分浅,况卿乎、与我年将老。

()

日暮来青鸟。启芸囊、纸光如砑,香云缥缈。易安夫妻皆好古,夏鼎商彝细考。

聚绝世、人间奇宝。太息兵荒零落散,剩残编、几卷当年稿。

()

双雁东北飞,飞飞向城阙。声含海上飙,影带吴山月。

有客从南来,遗我一书札。上写召旻诗,如彼泉池竭。

()

古殿依邾邑,高山近孔林。游从齐魏老,功续禹周深。

孝弟先王业,耕桑海内心。期应过七百,运岂厄当今。

()

交臂神峰未一登,梦吞丹篆亦何曾。丈夫三十愧前辈,识字游山两不能。

()

治粒频求洁,田家亦苦心。筛风当户北,避日就檐阴。

一饱功非易,终年力不禁。君看圆似玉,我爱胜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