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为我住三日。宋代。苏辙。灊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初谢事。腹中灵液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彭城为我住三日,明月满船同一醉。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它年若访灊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所作,名为《赠致仕王景纯寺丞》。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灊山隐君七十四,
绀瞳绿发初谢事。
腹中灵液变丹砂,
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住三日,
明月满船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
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
始欲求方救憔悴。
它年若访灊山居,
慎勿逃人改名字。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给仙山隐士王景纯寺丞的赠诗。诗中描绘了王景纯的仙山隐居生活和与苏辙的交情。王景纯已经七十四岁,他的眼睛如蓝宝石般明亮,绿发初露衰老的迹象。他体内的精气化为丹砂,居住在江边的幽静之地,与福地相连。苏辙曾在彭城与他共度三天,一同在满月下饮酒作乐。王景纯将他的仙书和秘传口诀传授给苏辙,使他沉迷其中,真心抛弃了尘世的烦恼。多年来,苏辙四十岁的头发已经苍苍,开始渴望寻求仙山的修炼法门来挽回他的憔悴。他告诫王景纯,如果未来有一天他前来拜访仙山,务必小心,不要被追寻者发现并改变他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王景纯的敬佩和对仙山隐士生活的向往。王景纯被描绘为一位隐居的仙人,拥有超凡的能力和知识,而苏辙则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以摆脱尘世的压力和困扰。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王景纯眼睛的绀瞳代表着他的精神和智慧,绿发初谢则象征着老去和衰退。腹中灵液变丹砂表示王景纯修炼有成,具备了超凡的能力。江上幽居连福地暗示他的隐居之地与福地相连,享受着祥和的环境。
诗词中还表达了苏辙对仙山修炼之法的向往和对王景纯的感激之情。他将王景纯传授给他的仙书和口诀视为宝贵的礼物,沉迷其中,摒弃了尘世的迷恋。然而,岁月的流逝使得苏辙感到自己的衰老和憔悴,他希望能够寻求仙山的修炼法门,以改变自己的状况。
整首诗词以隐居仙山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王景纯的赞美和仰慕,表达了苏辙对仙人生活和超凡境界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得到王景纯的指点和帮助,从而寻求到改变自己困顿状态的方法。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仙山隐士的形象,同时融入了对友情和人生追求的思考。通过对仙山隐居生活的描述和对王景纯的赞美,诗词传递了对纯粹、高尚生活的向往,并表达了苏辙对修身养性、超越尘世的渴望和追求。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