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却浓妆作淡妆。宋代。苏辙。山色潮声四面来,城中金碧烂成堆。不愁门外严扃锁,终日凭栏未拟回。湖色苍苍日向斜,烟波万状不容滉。画船人去浮红叶,石径僧归蹑白蛇。楼观争高不计层,雍雍过雁自相应。钱王旧业依稀在,岁久无人话废兴。荷叶初乾稻穗香,惊雷急雨送微凉。晚晴稍放秋山色,洗却浓妆作淡妆。白酒倾浆脍斫红,昼游未厌月明中。楼高只辨听歌鼓,不见游人转似蓬。
《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色潮声四面来,
城中金碧烂成堆。
不愁门外严扃锁,
终日凭栏未拟回。
湖色苍苍日向斜,
烟波万状不容滉。
画船人去浮红叶,
石径僧归蹑白蛇。
楼观争高不计层,
雍雍过雁自相应。
钱王旧业依稀在,
岁久无人话废兴。
荷叶初乾稻穗香,
惊雷急雨送微凉。
晚晴稍放秋山色,
洗却浓妆作淡妆。
白酒倾浆脍斫红,
昼游未厌月明中。
楼高只辨听歌鼓,
不见游人转似蓬。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色和潮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城中的金碧繁华堆积如山。
我不担心门外的严密锁链,
整日倚栏杆,心意未曾回归。
湖水呈苍苍之色,阳光斜射下来,
烟波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画船带着人们离去,漂浮在红叶上,
石径上的僧人归来,踏着白色的蛇。
楼阁争相高耸,不计算层次,
雁儿阵阵呼啸,相互呼应。
曾经的钱王的旧业模糊地存在着,
多年过去,无人谈论废兴之事。
荷叶初干时,稻穗散发着香气,
惊雷和急雨带来微凉之感。
晚晴渐渐散去,秋山的色彩显露出来,
洗净浓妆,妆容变得淡雅。
白酒倾倒,浆汁斩破红色,
白天游玩未曾厌倦,月明时分依然活跃。
楼高只能辨别出歌声和鼓点,
看不见游人,仿佛转瞬即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苏辙站在望海楼上的景象和内心感受。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色、潮声、湖水、红叶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变幻莫测的美感。与此同时,城中的繁华景象和历史的荣辱也在诗中得以呈现。
作者通过描写望海楼高耸的景象,表达了对于高处的追求和追寻,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叹之情。诗中也暗含对于时光流转和历史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去辉煌事物的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荷叶初干、惊雷急雨、晚晴等场景,将诗情转向秋天的变化和淡雅。诗中的白酒、昼游、月明等词语,展示了作者对于逍遥自在、快乐享受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现实中繁华烦扰和尘世纷扰的回避。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城市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于历史荣光的怀念,同时也抒发了对于现实纷扰的回避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苏辙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笔触清丽流畅,意境深远。这首诗词《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苏辙对于自然之美和追求自由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历史荣辱和现实纷扰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值得品味和欣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