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一作宋之问诗)

钟(一作宋之问诗)朗读

译文:
《钟(一作宋之问诗)》
南邻磬声传,北里笙声伴。
平陵曙光照,长乐夜魅悬。
秋天霜已降,春季鸟儿鸣。
想要知其常,金簴乐音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不同来源的钟声,磬声来自南方,笙声来自北方。其中,磬声来自平陵,清晨能够听到这个钟声,而笙声来自长乐,夜晚能够听到这个声音。诗中也提到了秋末霜已降临,春天鸟儿开始鸣叫。最后一句"想要知其常,金簴乐音清"表达了只有经过时间长久才能真正了解钟声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来源的钟声,展示了时光流转和季节交替带来的音乐变化。南方的磬声和北方的笙声代表了不同的地域特色。诗人以特定的时间和位置来描述钟声,更加突显了它们的特殊和一定的规律性。诗人将秋至和春归作为助词,将钟声与季节联系起来,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律动。最后一句表达了人们只有在长期的观察和体验中才能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妙之处。整首诗以写景的方式,通过音乐元素将自然界和人类活动融为一体,充满了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峤朗读
()

猜你喜欢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逢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值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
檐前洛阳道,下听走辕声。
树荫春城绿,山明雪野晴。
云藏天外阙,日落柳问营。
缓步应多乐,壶歌咏太平
()
烟霭散春晴,乱鸦深树鸣。
千山悬落日,一骑出孤城。
急管催离宴,飞花乱旅情。
殷勤怀上策,谒帝向承明。
()

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
惟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
江南家家竹,翦伐谁主宰。

()

足力犹堪敌瘦筇,拟乘寺顶最高峰。杯吞东海一勺水,鞭起南湫久卧龙。

佛界须臾三万劫,神山杳霭几千重。烦公更泚如椽笔,摹写云天不尽容。

()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

惊风鼓松柏,栖鸟群翻飞。开门望行人,浮云暮不归。

种桃爱其葩,种柳爱其枝。虽无岁寒用,夙昔同裳衣。

()

荥阳景物似当时,不见唐朝老画师。隧道庄姜今已矣,京城太叔果何为。

留侯计用炎光振,亚父身亡霸业衰。多少是非成往鉴,莫将遗事使人悲。

()

庭罗衙吏眼看山,真恐风流是谪仙。垂柳五株春娅姹,

鸣琴一弄水潺湲。援毫断狱登殊考,驻乐题诗得出联。

()
天风忽披拂,搅我襟袂清。
云片玉鳞薄,月华金晕生。
曾於沧海看,浩荡此时情。
仿佛见三山,汹涌波浪惊。
()

当时折桂共云梯,四十馀年迹久睽。白首为郎方接武,绣衣出使又分携。

放船汴水寒犹浅,跋马都门日欲低。远想清风播仁闻,融融先满浙东西。

()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
几曾湖上不经过。
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
()

间关万里客,黯淡数家村。馆伴劳梅尉,饔人候竹门。

石横溪自怒,山寂鸟长喧。最爱停车处,丹枫满绿原。

()

梅花欲动意婆娑,雪霰侵陵奈岁何。呵冻笑供春帖子,残年清债已无多。

()
九十日春长雨雪,喜君今日咏新晴。
绿阴四面招人坐,芳草前头试我行。
少驻飞花终有别,爱听啼鸟忽无声。
东坡已作秋阳赋,欲赋春阳恨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