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欲携君解船去。宋代。苏辙。高安此去风涛恶,犹有庐山得纵游。便欲携君解船去,念君无罪去何求。
《高邮别秦观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安此去风涛恶,
犹有庐山得纵游。
便欲携君解船去,
念君无罪去何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苏辙与秦观分别的情景。苏辙告别秦观时,他们正处于风浪恶劣的高安之地,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可以在庐山上自由畅游。苏辙表达了与秦观一同解船离去的愿望,并思考着秦观离开的原因,认为秦观无罪离去,而离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苏辙与秦观的别离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和不舍之情。作者选择了高安这个风浪恶劣的地方作为背景,凸显了别离的艰难和不易。然而,庐山的存在给予了他们一丝希望和慰藉,庐山象征着自由和宁静,成为他们心灵的避风港。诗词末句表达了苏辙对秦观的思念和对他离去原因的疑问,显示出作者对友谊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用字简练,虽然只有四句,但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和思考。它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辛酸。这首诗词既给人以伤感之感,又透露出一种豁达和坦然,体现了古人对友情和别离的理解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