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散有空屯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īng sàn yǒu kòng tú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禁蘌封金殿,清河贯石门。
时平余古木,兵散有空屯
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
川原不论顷,云梦可胜吞。
()
禁蘌金殿:金殿jīndiàn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石门:春秋鲁城外门。借指贤者。控制水流的石闸。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四川省高县境内的石门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宾,南抵云南曲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指古褒斜谷通道。在今陕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东汉的《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有空形胜:1.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2.指险要之地。3.谓山川壮美。4.指山川壮美之地。5.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
蕃宣可胜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禁蘌封金殿,
清河贯石门。
时平余古木,
兵散有空屯。

形胜山围阔,
蕃宣海内尊。
川原不论顷,
云梦可胜吞。

译文:
禁蘌(jìn yì)封金殿,
清河贯石门。
时光平静中,古木依然屹立,
战争结束,军队散去,只有空旷的营地。

山峦环绕广阔,
繁荣夸示于国内。
无论时间的变迁,
云梦之地仍然可谓无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北都(指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为背景,表达了苏辙对北都的景色和历史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北都的景色和气象,展现了山川秀丽、地势辽阔的美景。禁蘌封金殿、清河贯石门的描写展示了北都的宏伟和庄严,同时暗示着历史的厚重。诗中提到的古木和兵散的空旷营地,则暗示着历史的更迭和战争的结束,使得北都回归平静。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以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来赞美北都的繁荣和地位,表达了对北都的自豪和对国家的期望。他认为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北都仍然是一个无可比拟的地方,云梦之地(即北方)可以吞噬一切。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北都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苏辙对北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希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诗词传达了对北都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