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官未减读书勤

出自宋代苏辙的《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uò guān wèi jiǎn dú shū qí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家声籍籍大江西,临老挥毫捧御题。
得意何殊少年乐,还家不惜醉如泥。
读尽家藏万卷书,萧然华发宦游初。
区区狱掾何须愧,聊把《春秋》试绪余。
〈汉儒以《春秋》决狱。
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従今日日新。
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巷南诸子足才贤,邂逅相逢秀句传。
强作短章同寄与,异时见我一依然。
()
挥毫,御题,得意,少年,狱掾,何须愧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家声籍籍大江西,
临老挥毫捧御题。
得意何殊少年乐,
还家不惜醉如泥。

读尽家藏万卷书,
萧然华发宦游初。
区区狱掾何须愧,
聊把《春秋》试绪余。

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的四首诗之一。整首诗以自述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到家乡的喜悦和对家庭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家声在大江西岸传扬,意味着他的家族声望显赫。接着,他提到自己年老之际依然挥毫书写,捧着御题作品,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坚持。不管年岁增长,他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激情与得意。

然后,诗人表达了他回到家乡的决心。他说即使陷入醉酒如泥的状态,也毫不吝啬地回到家中。这里的醉如泥并不是指放纵或颓废,而是强调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不计较辛苦与牺牲。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读遍了家中的万卷书,指代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努力。他形容自己的头发华发,表示自己还年轻,刚开始在官场上往返奔波。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辙提到自己担任狱掾的职务,并展示了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自信。他以《春秋》作为法律判断的标准,自豪地说自己试着运用《春秋》来处理案件。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才能和学识,以及他对司法公正的追求。

最后两句,苏辙提到他的作品会传承给家族后代,他希望家族的传承能够绵延下去。他说他的诗章虽然简短,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被人阅读,仍然具有影响力。

整首诗词通过自述表达了苏辙对家族声望、文化传承以及个人在官场上的才能的自豪与关注。他以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家族的忠诚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回归家乡的欢愉与喜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