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稍觉无来往。宋代。苏辙。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十日二首》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得失与忧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忧患经怀沃漏卮,
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
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
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余亲戚,
酒熟时来一叩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在官场上的感受和思考。诗词的主题是人生的变幻和人世间的虚妄荣华,以及作者面对权势和名利的态度。通过描写官场的得失和忧患,苏辙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疑问,以及对个人安宁和内心定力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的感慨和心境。首句“忧患经怀沃漏卮”意味着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困扰,以及时间的流逝。荣华过眼,脱去轻衣,表达了作者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世事变幻的看透。接下来的两句“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疑惑和对真理的追寻。
下半部分的诗句中,苏辙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意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他说“禄去身安常自喜”,意味着离开官场后,他能够过上平静自在的生活,并为此感到高兴。而“宅成囊竭可无讥”则表示即使家境贫困,也不会有人嘲笑他,因为他已经摆脱了追求财富的欲望。
最后两句“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失望。他的交游散尽,亲戚们也渐渐疏远,只有在酒醉时才有人来敲门。这句话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虚假和世事的无常。
总的来说,《十日二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名利的冷漠态度。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反映了苏辙的独立精神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脱。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