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稍觉无来往

出自宋代苏辙的《十日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ìng xīn shāo jué wú lái w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
忧患:(名)困苦患难:饱经~|生于~。
过眼: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过目,略加看视。
轻衣时事: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3.泛指贡品。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5.当时的政事;世事。6.局势;时局。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是非:1.对与错;正确和谬误:明辨~。2.口舌;纠纷:招惹~。搬弄~。3.评论;褒贬
身安自喜囊竭无讥交游:(书)(动)结交朋友:~甚广|性豪爽,喜~。
亲戚:(名)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家庭或这个家庭的成员。

《十日二首》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得失与忧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忧患经怀沃漏卮,
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
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
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余亲戚,
酒熟时来一叩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在官场上的感受和思考。诗词的主题是人生的变幻和人世间的虚妄荣华,以及作者面对权势和名利的态度。通过描写官场的得失和忧患,苏辙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疑问,以及对个人安宁和内心定力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的感慨和心境。首句“忧患经怀沃漏卮”意味着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困扰,以及时间的流逝。荣华过眼,脱去轻衣,表达了作者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和对世事变幻的看透。接下来的两句“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疑惑和对真理的追寻。

下半部分的诗句中,苏辙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意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他说“禄去身安常自喜”,意味着离开官场后,他能够过上平静自在的生活,并为此感到高兴。而“宅成囊竭可无讥”则表示即使家境贫困,也不会有人嘲笑他,因为他已经摆脱了追求财富的欲望。

最后两句“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失望。他的交游散尽,亲戚们也渐渐疏远,只有在酒醉时才有人来敲门。这句话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虚假和世事的无常。

总的来说,《十日二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名利的冷漠态度。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反映了苏辙的独立精神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