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旱苦热。宋代。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9-80
此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即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可见,“人固已惧江海竭”还包含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想象瑰奇,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后面四句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昆仑”是中国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令的诗集中,此相类的诗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二绝》其一)。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王令是北宋较有才华的诗人,深受王安石赞赏。这首《暑旱苦热》是他的代表作。诗驰骋想像,得唐李贺诗神髓。
诗围绕暑热写。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诗用了一个“屠”字,令人叹为观止。诗人在用这字时,不言而喻是把风当作了刀。古人把风比作刀,都是说寒风;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的是风的巧,与说风的凛冽属不同的范畴。王令在这里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次句与首句一样,也是故作拗折。日落后天就会凉快一些,可太阳偏偏仿佛胶住了,动也不动,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着翅”二字,固然是由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后世往往以“金鸟”称太阳联想而来,但王令首次运用,充满生新感。落日飞上天当然是假象,却很深刻地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大似后来《西厢记》中张生盼日落,说太阳黏在天上,“捱一刻似一夏”的迫切难忍的心情。
颔联转入议论,还是表现“苦热”,又照应“暑旱”。三伏干旱,其热尤盛,天旱得久了,眼前的小河小沟便都干涸,但干旱似乎没有尽头,使人们不禁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暑天正是庄稼生长最需要水的时候,如此干旱,收成即将无望,生计将出现危机,于是诗人由担心变成对上天的责问:“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这联虽是议论,但由地上的江海而想到天上的银河,思路广阔奇特。
颈联宕开一层,由热想到避热。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对热想冷,由暑思冰雪,是诗人常用的构思,如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履层冰。”王令由冰雪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更为奇特。人间苦热,属意仙境,诗意到此似乎已尽,王令却又把思路猛地拉回,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这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王安石语)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王令这首诗力求生硬,想象奇特而不怪谲,在宋人诗中比较少见,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
参考资料:
1、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87-288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9-80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李尚书被召过沪临发之日官吏以行香日分追送。宋代。魏了翁。黄鸡喔喔丑前催,拟效张侯夜半来。残梦方随僧梵去,拿音已听客帆开。江皋望极空留恨,陛下忧深正急才。已赋明伦相赠勉,更思桃李及时栽。
无题拟李商隐(四首)。明代。袁华。玉树参差障羽幢,旧愁如水漫春江。葳蕤锁合收银钥,窈窕楼空闭绮窗。軃凤横钗终作对,舞鸾窥镜始成双。绣屏倦倚看红豆,满眼相思意未降。¤
冬日西岩燕集分得陵字。明代。佘翔。岧峣楼阁白云层,何意龙门客并登。望入烟萝山似黛,歌翻金石酒如渑。阶前玉露荣丛桂,坐上春风盛朗陵。短发萧然狂不厌,扁舟雪夜兴堪乘。
练塘歌为邑尹邱懋之作。明代。苏仲。练塘之水清而莹,倒湛星河烟雾静。源头活水滚滚来,恍然朱子方塘境。濂溪翁,溪水照见莲花红。先生趣味已到此,练塘风景将无同。四围有山植佳木,接翠连苍共清淑。冬温夏凉我爱之,流泉脉脉涵幽谷。少年筑室于其间,徘徊日往非等閒。山寂寞,水澄清,读书万卷无留停。有时执笔千行下,文章滚出青钱价。养成大用济风云,头角峥嵘谁不怕。藏修到此工夫深,一日声名满天下。
秋晚杂书三十首。元代。方回。子云性滑稽,寓意颂酒德。鸱夷虽胜瓶,岂终无腐日。子反以此毙,孟公卒自贼。万物有中道,盍少循轨则。唐用交州督,畏瘴避远役。抵死坐不饮,如此固为失。此齐有孙生,执笔老敕勒。一夕醉不起,彼亦岂为得。
宫中口号 其二。元代。赵孟頫。殿西小殿号嘉禧,玉座中央静不移。读罢经书香一炷,太平天子政无为。
拟游长沙至零陵忽动归兴。宋代。乐雷发。拟寻禹柏过长沙,且泊愚溪问酒家。岁旱可能飞石燕,秋高还看落天虾。乾坤纳纳催霜鬓,歧路悠悠又菊花。惆怅草黄骐骥病,归心依旧绕烟霞。
西江月。宋代。萧廷之。夹脊双关透顶,此为大道玄门。金丹只是此宗根。大要知时般运。温养守城野战,华池玉液频吞。玉炉常使火温温。采药审他老嫩。
孝宗皇帝挽词五首。宋代。陈傅良。群才何辐辏,圣度似天宽。清跸留儒馆,黄金散将坛。风云一语合,日月万人看。攀附今无路,哀摧壮士肝。
次韵沈明远春尽书事。宋代。韩元吉。街槐园柳绿初连,花尽春归思黯然。密叶鸣琴清梦断,白云双眼暮山前。
和舜元杂诗二首 其一。元代。赵秉文。瘦马龙钟两鬓华,敲门避雨野人家。门前篱落犹悬露,十里晚风吹断霞。
咏柑诗。南北朝。徐陵。朱实挺江南。苞品擅珍淑。上林杂嘉树。江潭间修竹。万室拟封侯。千株挺荆国。绿叶萋以布。素荣芬且郁。得陈终宴欢。良垂云雨育。
休镊白。明代。释宗泐。休镊髭髯白,从教次第生。和风消不得,妙药染难成。间竹梅初破,黏松雪半晴。今朝閒把镜,稍共鬓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