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鄙兵消真帝力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光庭省中书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èr bǐ bīng xiāo zhēn dì l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放浪江湖久惰慵,安排谁置従官中。
粗疏空与延和对,开纳初还正观风。
二鄙兵消真帝力,四方雨足自天功。
时将一勺倾沧海,漫使人知达四聪。
()
安排:(动)有条理地处理;安置:~生产|~食宿。
观风:观风guānfēng替人守望,以便报告派小王去观风
帝力: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指皇权统治。
四方:1.东、南、西、北,泛指各处:~响应。奔走~。2.属性词。正方形或立方体的:~的木头匣子。四四方方的大脸。
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使人知达

诗词:《次韵光庭省中书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放浪江湖久惰慵,
安排谁置従官中。
粗疏空与延和对,
开纳初还正观风。
二鄙兵消真帝力,
四方雨足自天功。
时将一勺倾沧海,
漫使人知达四聪。

中文译文:
在江湖中漂泊久了,变得懒散起来,
不知谁来安排我在官场中。
我的笔墨粗疏,空洞无物,
但是我追随着延和之道。
平时接受皇帝的威仪,使我内心真实的力量消失了,
四方的雨水下足了,这是天地的功劳。
如今我将一勺水倒入辽阔的大海,
以此让人们知晓我达到了四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江湖漂泊久了之后的心境和对官场的看法。

诗的开头,诗人形容自己在江湖中放浪久了,变得懒惰和慵懒。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谁会来安排他在官场中的位置。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迷茫。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文笔粗疏,空洞无物,但他仍然追随着延和之道,即追求和谐与正直。这可能是对时代风气的批评,也表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价值的追求。

在下一句中,诗人提到自己在平时追随皇帝的威仪,可能暗指官场中需要顺应权势,而这使得诗人内心真实的力量逐渐消失。这是对官场虚伪和权谋的揭示。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自然现象来比喻时局。四方的雨水下足了,意味着天地间的自然力量已经充沛。这暗示着官场中一些力量的兴起和壮大,与诗人自身的失落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勺水,倒入广阔的大海。这表示诗人的力量微小而渺小,与辽阔的大海相比微不足道。然而,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能够认识到他的才华和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疑惑和无奈,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他通过对自然和个人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这首诗在形式上较为朴素,但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