悒悒久未和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yì jiǔ wèi hé,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
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
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
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
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
()
感人,悒悒,酒酣,长歌,独舞,脱去,如风,万法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
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
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
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
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思考。诗人深感忧愁之情触动人心,郁闷的心情久久无法解脱。他呼唤儿童给他斟满浊酒,酒兴高涨时,他开始高歌。歌声结束后,他独自起舞,他的精力似乎像黍米和麦子一样丰富。他认为忧愁的时间过长,而酒却能轻易消散忧愁,就像花瓣随风飘散一样。最后,他对万事万物的空无一物的真相没有觉悟,不禁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心境如此。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内心的忧思和困惑。诗中的忧愁情绪通过诗人的自我倾诉和对酒的追求得到了宣泄。诗人通过酒来排解他的忧愁,暂时忘却人生的烦恼。然而,他同时也意识到,酒只是一时的消遣,解决不了内心的根本问题。最后两句带有哲理色彩,表达了诗人的思索和疑问,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烦恼,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纷扰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动人,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