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谁逃死生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n shuí táo sǐ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开卷观古人,谁非一世英。
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
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
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
得酒且酣饮,问谁逃死生
()
开卷观,古人,一世,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憧憧,无尽,扰扰,惊雷,酣饮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开卷观古人,谁非一世英。
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
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
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
得酒且酣饮,问谁逃死生。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对古代英雄的敬佩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他开卷阅读古人的著作,发现古代的英雄人物中,几乎没有一个不被赞美的,他们的事迹和才华流传至今。然而,他们的骨肉早已腐朽,他们的名声也在世间逐渐消失。这种情况让苏辙感到茫然和困惑。

诗中的“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表达了他对尘世浮华和纷扰的感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尽的诱惑和纷争,人们为了争夺名利而彼此厮杀,这种情景让苏辙感到不安和痛心。

接着,诗中提到“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表达了苏辙对真正伟大的人才的敬仰。他认为像惊雷一样震撼人心的人才是非常罕见的,大多数人的才华和成就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最后两句“得酒且酣饮,问谁逃死生”是苏辙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他认为既然不能逃避死亡,那么就应该享受生命中的喜悦,尽情地畅饮。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对人生的一种豁达和坦然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他通过观察古人和现实社会,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繁杂感到困惑和茫然。然而,他对真正伟大的人才和生命的短暂有着深深的敬仰。最后,他提出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在面对死亡和无常时,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尽情享受生命的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展现了苏辙的情感和思想。他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对纷扰世事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苏辙才华横溢的作品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