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怜风竹经宵听。宋代。寇准。荐承丹诏抚凋残,适值年丰万井安。旧职尚兼黄阁贵,前驱新拥碧油寒。静怜风竹经宵听,老爱山云尽日看。魂梦不知关塞外,有时犹得到金銮。
《初到长安书怀》是宋代文学家寇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初到长安时的感怀
推荐承受皇帝的赞扬,安抚凋敝之地,
恰逢年景丰收,万家井泉安宁。
旧时的职责仍然受到尊崇,新的使命更加光荣。
静静地倾听风吹竹林的声音,老是钟情于山和云,整日观赏。
在梦中的灵魂并不知道边关外的事,
但有时仍然能够达到皇帝的殿堂。
诗意:
《初到长安书怀》是寇准在初到长安时的心情抒发。诗中描绘了他在长安的新职位上荐举贤才、安抚民众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丰收年景和社会安宁的喜悦。虽然他的旧职责仍然受到重视,但新的使命更加光荣。他静静地聆听风声和竹林的声音,沉醉于山景和云霞,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虽然身在长安,但他的思绪时而飘向边关以外的地方。在诗的结尾,他表达了一种希望,即有时候他能够获得皇帝的赏识和认可。
赏析:
《初到长安书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寇准在长安生活中的体验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荐举才能和安抚民众的责任与丰收年景和社会安宁相对照,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新职位的重要性和使命的感慨。诗中的"静怜风竹经宵听,老爱山云尽日看"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追求自然与山水的情感。最后两句"魂梦不知关塞外,有时犹得到金銮",则表达了作者心有所向,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和赏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长安新生活的思考,凸显了寇准作为一位文人官员的心境和追求。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