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裘不御冬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ò qiú bù yù dō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
亡子除去:除去chúqù∶去掉。∶除非。
日月:1.谋生之道,生存。2.天体,即太阳和月亮。
未迟客行来兹

这首诗词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筑起鼓楼,祈求亡儿的归来,初次迷茫地探索着学问之路。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排除了无穷无尽的时光流转,直到这一年依旧不曾迟延。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满国的人们和来自巴国的士人,有谁能够了解其中的艰辛?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在平坦的陆地上不推动船只,作为客人的旅行将在这里进行。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安定居住,讨厌那普通的住所,风雨中的辛劳使人思考。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手持鞭子向往古人的风范,有谁能与现在的时代并驾齐驱?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破旧的皮袍无法抵御寒冬,需要寄望于别人的温暖。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说出危险的话语,便会遭受指责,谨慎言行却又会遭遇讥笑。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实现大志向仍需如此,持有薄弱的心志又能期望什么呢?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收敛声音,隐藏内心的激情,雷霆般的火焰突然变得微弱。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还是开口欢笑吧,不要再推测这件事情了。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闭上眼睛可以看到内心的景象,却又无法摆脱自我的束缚。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晁补之在学问和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困惑。他筑起鼓楼,希望通过学问来寻找亡儿的归来,但时间的流转依然没有停止,他深感自己的努力未能及时取得成果。他感叹自己的追求与辛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境。他在平陆上旅行,不再推动船只,表示他已经决定在陆地上安定下来,但仍然忧虑风雨带来的辛劳。他向往古人的风范,但又怀疑自己能否与当下同步。他感到自己的困境,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温暖,但却可能受到批评和讥笑。他认识到自己的志向薄弱,难以实现远大的目标。他将内心的激情深藏,不再展露,雷火般的热情逐渐消退。最后,他劝告自己,应该开口欢笑,不要过多纠结于这件事情,闭上眼睛可以看到内心的景象,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自我的束缚。

这首诗词展现了晁补之在追求学问和人生意义方面的内心挣扎和困惑。他表达了对于追求的努力和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他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难题。作者对于自己的志向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无奈,但又不愿放弃追求。整首诗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晁补之的内心情感,既有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反思,也有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从赏析角度来看,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体验。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矛盾的描绘,展示了晁补之作为一个追求学问和理想的人的心路历程。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困惑,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认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人生和学问的思索和探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