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无东陵瓜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àng wú dōng líng guā,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
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
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
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
()
河流,尚无,不可期,复鞭

诗词:《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
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
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
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

中文译文:
河水所浸润,一斛泥数斗。
我庄地水稀,田地比石头还瘦。
连东陵的瓜都没有,更不用说南山的豆。
天雨无法预测,只能先赶牛耕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诗人以农田为背景,描绘了田地贫瘠、水源稀缺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农田的无奈和困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河水浸润农田的情景,用一斛泥土只能浸润数斗的比喻,表现出土地贫瘠、水源匮乏的困境。他的庄田水源稀少,田地比石头还要瘦弱,形容了土地的贫瘠和干燥。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东陵瓜和南山豆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田地的贫瘠。东陵是指京东东陵,因为地势高而水源充足,所以可以种植出好的瓜果。与之相比,诗人的田地连东陵的瓜都没有,更别提南山的豆了,暗示了自己的困境和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天雨不可预测,只能赶紧鞭策牛去耕地。这表达了诗人对农田收成的期盼和对天气变化的无奈。天雨对于农田来说至关重要,但无法预测和控制,只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诗人以鞭策牛耕地的形象,表达了面对困境时奋发向前、积极行动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田的贫瘠和水源匮乏,抒发了诗人对农田困境的感慨和对收成的期望。诗人以农田为背景,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传递出对于努力和积极行动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