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药医衰老。宋代。邵雍。今日已前事,知非心可凭。虚言安足道,实行又何矜。无药医衰老,有诗歌圣明。纵然时饮酒,未肯学刘伶。
《知非吟》,这首诗词是宋代邵雍所作。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今日已前事,知非心可凭。
虚言安足道,实行又何矜。
无药医衰老,有诗歌圣明。
纵然时饮酒,未肯学刘伶。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思考和主张。邵雍认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无法依赖过去的经验来判断现在的心境。他提出了两种对待言行的态度:一种是空洞的言辞,虚伪的言语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另一种是实际的行动,但行动本身也不应该引以为傲。他进一步指出,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治愈衰老,唯有诗歌才能传达圣明的智慧。最后,他说自己虽然时常喝酒,但并不像刘伶那样放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于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过去的经验和言辞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和品质,真正重要的是实际的行动和内心的纯净。他认为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够传达出圣明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无法用药物来治愈衰老的。最后,他以自己不像刘伶那样放纵的态度,表达了对于自身品质的要求和对于生活的节制。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词句抒发了作者的观点,没有过多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但却表达出深刻的思考和内涵。邵雍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言行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同时赞美了诗歌所传达的智慧和美好。这首诗可以被理解为对于真实与虚伪、行动与言辞、智慧与放纵等对立概念的思考和抉择。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