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居蛮貊亦行矣

出自宋代邵雍的《答友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ī jū mán mò yì xíng y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何者名为善处身,非唯能武又能文。
可行可止存诸已,或是或非系在人。
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
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於仁。
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
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
()
何者处身:立身处世;对待自身。
可行:(形)可以实行:想一个~的办法去解决这件事。
所得:所得到的。
历观:逐一地看。汉代楼观名。
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生乎动计较:(动)计算比较:斤斤~|锱铢~。[近]权衡。[反]谦让。②(动)争论;争辩:她正在火头上,何必跟她当面~?[近]争辩。③(动)打算;计议:此事暂且不论,日后再作~。④(名)计划;办法(多见于早期白话):这个~,有何不好。[近]计策。
省开陈乡闾

《答友人》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于善行和处世之道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者名为善处身,
非唯能武又能文。
可行可止存诸已,
或是或非系在人。
遍数古来贤所得,
历观天下事须真。
吉凶悔吝生乎动,
刚毅木讷近於仁。
易地皆然休计较,
不言而信省开陈。
虽居蛮貊亦行矣,
无患乡闾情未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探讨了何为善行和善待他人的问题。邵雍认为,善行不仅仅是表现在武艺或文才上,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中表现出可行和可止的智慧,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善行的标准并非完全取决于外在的因素,而是在于个人的内心选择。

邵雍通过观察古代贤人的经历,认为在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善行是可以被获取的。他强调了对世事的深思熟虑,认为只有真实的了解和体验世间万物,才能真正领悟善行之道。

诗中还提到了吉凶、悔恨和吝啬等情感的产生与行为的关系。邵雍认为,这些情感的发生与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而一个刚毅、木讷的人更容易接近仁德的境地,表明他对于善行的追求。

在最后两句中,邵雍指出,换位思考会使人们放下争论和计较,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关系。即使生活在荒蛮之地,也能够实行善行,不必担心乡里乡亲的情感未能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启示人们要以真实的心态对待善行和处世之道,通过观察和经历世间事物,从内心追求真正的善行,并建立信任和真诚的人际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