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官满归吴会。宋代。邵雍。洛阳官满归吴会,男子雄图志未伸。若到江山最佳处,举杯无惜望天津。
诗词:《寄前洛阳簿陆刚秘校》
洛阳官满归吴会,
男子雄图志未伸。
若到江山最佳处,
举杯无惜望天津。
中文译文:
洛阳的官员们满员归来,参加吴会。
男子们的雄心壮志尚未实现。
假如到达江山最佳之地,
举起酒杯不舍地仰望着天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邵雍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抱负未能实现的遗憾之情。
首句描述了洛阳的官员们满员归来,参加吴会的场景。洛阳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中心,官员们回到洛阳参与会议,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第二句表达了男子们的雄心壮志尚未得到发挥的遗憾。他们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仍然追求着更高的成就。
接着,第三句提到了江山最佳之处,暗示了一个理想的境地或者机遇。这里的江山可以理解为国家的统治和权力,作者希望能够到达一个更加理想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后一句"举杯无惜望天津"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的心态。举起酒杯,不舍地仰望着天津,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远大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天津在这里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地理上的天津城,另一方面也有望远镜的意象,暗示作者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能够超越现状,实现更大的成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和追求更高目标的豪情壮志。通过描绘官员们归来的场景和表达自己的心态,作者展示了对于个人抱负和国家前途的思考和期望。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