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为事业。宋代。邵雍。城里住烟霞,天津小隐家。经书为事业。水竹是生涯。恨为云遮月,愁因风损花。恨愁花月外,何暇更知他。
《愁恨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里住烟霞,
天津小隐家。
经书为事业,
水竹是生涯。
恨为云遮月,
愁因风损花。
恨愁花月外,
何暇更知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烟尘纷扰的愁闷和忧愁之情。作者身居城市之中,但他渴望远离尘嚣,过上隐逸的生活。他将读书治学视为自己的事业,而水竹则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感到悲恨的是,内心的愁闷像云遮蔽了明月,而忧愁则像风吹损了美丽的花朵。愁和恨使得美好的花月景色无法完全被感知,因此他无法更加关注外界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愁闷和忧愁情绪,展现了他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城市的繁忙与喧嚣与作者内心的向往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将读书和修养与事业相提并论,强调追求知识和内心的宁静同样重要。水竹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环境,象征宁静和纯洁。诗中的愁恨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痛苦。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对外界产生太多关注,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愁恨的描绘,展示了对于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纯净理想生活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隐逸者的理想情景,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现实的矛盾感和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