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谁知换岁华。宋代。邵雍。尧夫自处道如何,满洛阳城都似家。不德於人焉敢异,至诚从物更无他。眼前只见罗天爵,头上谁知换岁华。何止春归与春在,胸中长有四时花。
《自处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处吟》中文译文:
尧夫自处道如何,
满洛阳城都似家。
不德於人焉敢异,
至诚从物更无他。
眼前只见罗天爵,
头上谁知换岁华。
何止春归与春在,
胸中长有四时花。
《自处吟》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省和自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至诚的思考。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尧帝,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君,以其至德而闻名。通过自问“尧夫自处道如何”,作者表达了对自己修养道德的自我审视。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洛阳城的景象,将自己的内心与外在环境相融合,将城市与家园相比拟,表达了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在邵雍看来,只有自身修养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将整个世界都视为自己的家。
作者强调了自己不以德行超越他人,而是以至诚与万物相处。他认为只有真诚地对待万物,才能真正与之交融,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他提到眼前只能见到华丽的宴席和头顶上的岁月更迭,暗示了物质与光阴的变幻无常。然而,他追问谁能真正了解岁月的更迭和变幻,只有他自己心中那永恒不变的四季花朵。
整首诗表达了邵雍对人的修养和至诚的重视,呼唤了一个内心至诚、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悟,展现了宋代士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