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诗有社。宋代。邵雍。洛中诗有社,马上句如神。白首交情重,黄花节物新。见过心可荷,知愧道非淳。寂寞西风里,身闲半古人。
《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中诗有社,
马上句如神。
白首交情重,
黄花节物新。
见过心可荷,
知愧道非淳。
寂寞西风里,
身闲半古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邵雍与三王少卿一起访问一间破旧的庐舍的情景。那里有一座社坛,洛阳中有一首有关祭社的诗句,远近闻名。他们在马上即兴吟咏的诗句如同神来之笔,非常灵感激发。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的友情依然深厚。黄花开放正值节令,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他们见到了可敬的人心,心中不禁感叹自己的修养不够纯粹,对道德产生自责。在寂寞的西风中,他们的身影显得孤寂而古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邵雍与三王少卿一同访问弊庐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道德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洛阳社坛和马上诗的赞美,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灵感的迸发。白首交情重的描述表达了他们虽年事已高,却能保持深厚的友谊。黄花节物新的意象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生机,突显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诗人在见到可敬的人心后,对自己的修养产生了反思和自责,表达了对道德追求的渴望。最后,诗人用寂寞的西风和半古人的身闲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古老,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友情、道德和时光流转的主题,展示了邵雍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使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思。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体验,又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