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荒坟百尺山

出自宋代邵雍的《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chǐ huāng fén bǎi chǐ sh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
此情至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
()
荒坟生身:身体。亲生。
慈爱:(形)仁慈喜爱(用于年长者对年幼者)。[近]慈祥。[反]严厉。
此情不能:1.不可能;不能够。2.〈方〉不允许,不可以、不应该、没有能力。3.〈方〉不至于。
日暮:(名)傍晚:~时分|~归来。
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八日逾牵羊坂南达伊川坟上,
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
此情至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逝去的亲人坟前的情景。诗人来到牵羊坂南边的伊川坟上,目睹着一座三尺高的荒芜坟墓,而周围则是巍峨百丈的山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他们的慈爱之情仍留存在坟墓之间。这种情感如此深沉,以至于直到诗人生命的尽头也无法将其完全表达,每当夕阳西下,他都难以离开,徘徊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描写荒坟、高山和日暮的场景,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诗词更加生动感人。诗中的“三尺荒坟百尺山”形象地展现了逝者微小而脆弱的存在与宏大而永恒的自然环境形成的鲜明对比。诗人的眷恋之情和无法割舍的牵挂也通过这种对比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情思念和无法言尽的愧疚之情,展现了人对亲情的珍视和死后的思念。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并思考生命的短暂和亲情的珍贵。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与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