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希夷乐。宋代。邵雍。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泥空终日着,齐物到头争。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放言》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日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和自我追求的精神。作者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已经获得了内心所期望的宁静和快乐,不再受到外界的优待或打击所惊扰。他认为纷繁世事只是泥沙,终日奋斗也只是为了争夺一些平凡的物质和名利。然而,作者在这个浮世中依然保持着一颗自由闲适的心,时不时地拿起笔来写字,留下自己的名字。他希望能有人能够忍受真实的本性,超越情感的束缚,从而在情感之外寻找到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邵雍的人生哲学。他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俗的浮华和名利追逐保持着淡然的态度。既得希夷乐,指的是作者已经得到了内心所追求的宁静和快乐,不再受到外界的宠辱之惊扰。泥空终日着,形容了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只是为了争夺平凡的物质和名利,而这些物质和名利最终只是虚空一场。齐物到头争,表示众生对平凡的物质追求没有止境,无休止地争夺。然而,作者并不为这些争斗所动,他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保持着自由自在的心境。他希望能有人能够苦苦追求真实的本性,超越情感的困扰,从而在情感之外寻找到更高层次的生命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思,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作者邵雍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呼唤人们能够保持真实的本性,追求超越情感束缚的更高境界。这种超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使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