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师

出自宋代邵雍的《中原吟》,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yuán zhī sh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
中原之师,仁义为主。
仁义既无,四夷来侮。
()
仁义,为主,既无

《中原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原吟

中原之师,仁义为主。
仁义既无,四夷来侮。

译文:
中原的军队,以仁义为核心。
如果仁义不存,四方的夷族将来侵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中原地区的军队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中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邵雍以此为背景,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

诗的开头,邵雍提到中原地区的军队,强调了它们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将仁义放在中原军队的核心位置,暗示了仁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宁的重要性。仁义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公正和仁慈。

然而,邵雍接着表达了他的忧虑。如果仁义不再存在,中原地区将无法维护自身的尊严和独立。四夷(指边境的外族)将会侵犯中原,并将其视为易于攻击和掠夺的目标。这种观点反映了邵雍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担忧,他认为仁义的缺失将导致内外交困。

《中原吟》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句,呼唤中原地区的军队要坚守仁义,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安全。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对中原地区的关切和思考的同时,也提醒着读者珍视仁义的重要性,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