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岂徒然。宋代。邵雍。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新正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他以古代学者蘧瑗和孔子弟子宣尼(即曾子)为例,表明他们都认识到人事的变幻无常,并且通过研读经典来寻求天意的指引。邵雍感叹人情世故常常停滞不前,而天意却并非无意义。他认为自己在立身立业的事情上感到疲倦,但对于修身养性、追求学问和山水之乐的热情更加坚定。他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度过晚年,在伊川的山水之间共享人生的意趣。
赏析:
《新正吟》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境遇的思考。诗中的蘧瑗和宣尼被用来代表古代学者,他们透过学问和思考来认识世事和天命。这种对经典和智慧的追求在宋代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作者对人情和天意的探讨,折射了宋代士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
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利之事的疲倦,他感到立身立业的事情并不那么重要,而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思考和山水之乐。这种追求内在精神和自然之美的态度,在宋代文人中也颇为普遍。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度过晚年,并在伊川的山水之间共享人生的意趣。伊川是邵雍的故乡,他将其作为诗中的背景,表达了对家乡和山水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以及他对于修身养性和追求内在境界的向往。通过对古代学者的引用和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宋代文化对于学问和内心追求的重视。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