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六十三风气。宋代。邵雍。行年六十三风气,齿发虽衰志未衰。耻把精神虚作弄,肯将才力妄施为。愁闻刮骨声音切,闷见吹毛智数卑。珍重至人尝有语,落便宜是得便宜。
《六十三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年六十三风气,
齿发虽衰志未衰。
耻把精神虚作弄,
肯将才力妄施为。
愁闻刮骨声音切,
闷见吹毛智数卑。
珍重至人尝有语,
落便宜是得便宜。
译文:
我行走在六十三岁的时光中,
虽然容颜已经衰老,但志向依然坚韧。
我感到羞愧,因为一直以来我虚度了精力,
宁愿将才华和力量白白浪费。
我忧心忡忡地听到割骨的声音,切齿之间带着痛苦,
沉闷中感到吹毛求疵的智慧显得卑微。
真正珍重的人曾有过警示之言,
落得便宜反而成为自己的损失。
诗意和赏析:
《六十三吟》是邵雍对自己六十三岁时的反思和自责之作。诗中表现出他对自己年老容颜衰退的无奈和悲凉,但他的志向和精神依然坚定,对自己的虚度精力感到耻辱。他批评自己将精神虚耗,没有将才华和力量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对此深感懊悔。
诗中的"刮骨声音"和"吹毛智数"是比喻,形容他听到的批评和警示,使他感到痛苦和愤慨。他认为那些批评他的人只是在苛求细节,而缺乏高尚的智慧和见识。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邵雍对真正珍重的人的敬重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他认为那些真正值得珍重的人曾经有过警示和劝告,而他自己却没有听从,反而陷入了自己的损失之中。
整首诗流露出邵雍对自己的自责和懊悔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高尚品德和智慧的追求。诗中的对比和比喻使诗意更加深刻,表达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