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按新声妙入神。宋代。邵雍。后房深出会亲宾,乐按新声妙入神。红烛盛时翻翠袖,画桡停处占青苹。早年金殿旧游客,此日凤池将去人。宅冠名都号蜗隐,邵尧夫敢作西邻。
《和王安之同赴府尹王宣徽洛社秋会》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后房深出会亲宾,
乐按新声妙入神。
红烛盛时翻翠袖,
画桡停处占青苹。
早年金殿旧游客,
此日凤池将去人。
宅冠名都号蜗隐,
邵尧夫敢作西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邵雍与王安之一同参加王宣徽在洛社举办的秋会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会场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欢愉和对文化艺术的赞赏。诗人描述了后房深远而宾客众多,音乐声妙趣横生,烛光照耀下妇人们翻动着翠色的袖子,画船停在湖面上,采摘着青苹果。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金殿上游玩的经历,现在他将与众人一同前往凤池。他的住宅闻名于都城,被称为“蜗隐”,而邵雍敢于与西邻(王安之)同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社秋会的热闹景象,通过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活动的现场。诗中所描述的音乐、烛光、翠袖和青苹等元素,形象地展示了宴会的繁华和欢乐气氛。同时,诗人也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清新的笔调写就,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对文化交流的热忱。这首诗词既是作者对洛社秋会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对人生经历和情感的抒发,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