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无累句代通名。宋代。邵雍。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天之材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车从赏春来北京,
耿君先期已驰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
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
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材美应自惜,
料得不为时虚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邵雍与王郎中在北京见面后留下的诗作。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从赏春之地来到北京的情景,而王郎中则早已对这次见面充满期待。然而,诗人意识到春天的美好已被残霜所破坏,花开只是空有声音,没有真正的美丽。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的作品的自责,认为自己的佳作已经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他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代表他的声名,而不是被人们忽视。他认为自己具备了天赋的才华,应该珍惜并充分发挥,而不是虚度时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残破和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个人才华的思考。它也反映了邵雍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要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整体上,这首诗词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艺术追求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而略带忧伤的意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