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大道人往还。宋代。邵雍。太华中峰五千仞,下有大道人往还。当时马上一回首,十载梦魂犹过关。生平爱山山未足,由此看尽天下山。求如华山是难得,使人消得一生闲。
《代书寄华山台观武道士》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华山中巍峨高耸,峰势高达五千仞,
山下有一条大道,人们往来频繁。
当年我马上回首,十年的梦魂仍然回荡关。
我一生热爱山峰,从此看遍天下山。
追求像华山那样的壮丽景色是难得的,使人心灵得到一生的宁静。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深厚热爱和对山峰壮丽景色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太华山的高耸巍峨和山下繁忙的大道,表达了自己对山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他回首过去,回忆起十年前的梦境,梦魂依然在他心中回荡。诗人深深热爱山峰,认为华山这样的壮丽景色难以企及,但一旦见到,能使人心灵得到一生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华山的描绘和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山的崇高地位和诗人对山的热爱。太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以雄伟险峻而闻名。诗人邵雍以华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山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大道人往还"揭示了华山的繁忙和旅人的来往,突显了山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诗人回首过去的梦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华山的思念之情。他深深热爱山峰,认为山峰的壮丽景色难以企及,但一旦能亲眼见到,将给人一生的宁静。
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也蕴含了对自然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对山的感悟和情感,引发读者对山的美好和自然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山水情怀的典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