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喜放怀长似春。宋代。邵雍。何者堪名席上珍,都缘当日得师真。是知佚我无如老,惟喜放怀长似春。得志当为天下事,退居聊作水云身。胸中一点分明处,不负高天不负人。
《自述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者堪名席上珍,
都缘当日得师真。
是知佚我无如老,
惟喜放怀长似春。
得志当为天下事,
退居聊作水云身。
胸中一点分明处,
不负高天不负人。
诗意:
这首诗词由两首自述组成,表达了邵雍对自己人生经历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回顾自己的成就和名声,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当年得到真正的师承和指导。他深知自己的才华与成就不如已经年老的前辈,但他却欣喜地感到自己的胸怀和心境像春天一样开放自由。
邵雍表示自己有志于从事天下的事业,但如今选择退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将自己比喻为水云,自由自在地流动。他在胸中有一点明确的追求,他希望不负天地和人间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体现了邵雍的豁达和淡泊情怀。他对名利和成就并不执着,更看重师德和内心的宁静。他将自己的人生境遇归功于得到真正的师长的指导,表达了对师长的感激之情。
诗中的自述反映了邵雍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认为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开放,胜过功名利禄。他以水云为喻,形容自己退隐后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自己追求的坚定信念,他希望无愧于天地和人间的期望,以及不负人们对他的期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邵雍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展现了他豁达超脱、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他传达了对师道和内心自由的追求,以及对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坚守。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