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此中寻洞府

出自宋代邵雍的《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iàng cǐ zhōng xún dòng fǔ,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不向此中寻洞府,更於何处觅城花。
()
尘境,真境,未了,俗家,洞府

《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能休尘境为真境,
未了僧家是俗家。
不向此中寻洞府,
更於何处觅城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邵雍在十三日游上寺和黄涧中的心境。诗中表达了寻求心灵宁静和真实境界的愿望,认为真正的境界不在繁忙喧嚣的尘世中,而是在静谧的僧家。然而,作者也意识到僧家生活并非完全解脱,也存在俗世的烦恼。因此,他表示不愿意在僧家中寻找仙境,而更想在何处寻觅城市花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境界的探求和对尘世与僧家生活的思考。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尘境和真境、僧家和俗家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真正境界的追求。他认为尘境是喧嚣繁忙的世界,而真境则是能够使心灵得到宁静的境界。虽然僧家生活看似能够脱离尘世烦恼,但作者却认为僧家也并非完全解脱,仍然存在俗世的琐碎和困扰。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在僧家中寻找真境的态度,而更希望在其他地方寻觅城市花景。这种态度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尘世的珍视。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境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矛盾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真正境界的追求和对尘世与僧家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矛盾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