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物须绝代

出自宋代邵雍的《思郑州陈知默因感其化去不得一识面》,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wù xū jué dà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美物须绝代,异人须不世。
造化生得成,谅亦非容易。
旷世耳可闻,同时目能视。
陈子同时人,奈何闻诸耳。
()
美物绝代:(书)(动)当代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才华~|~佳人。
异人:1.他人;别人。2.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3.怪人,奇人。5.神人;方士。
不世化生:1.化育生长;变化产生。《易·咸》:“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晋葛洪《抱朴子·讥惑》:“澄浊剖判,庶物化生。”《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七年》:“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续录三》:“此化生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为。”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一个做母亲的人,怎能舍弃自己血肉所化生的儿女们?”2.古人认为某些昆虫是由他类昆虫变化而生成的,这种情况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虫。《白雪遗音·南词·和风吹动》:“又见粉蝶双双来对舞,蜜蜂两两採花忙。我想化生尚且成双对,我的才郎岂不恋红粧。”清赵翼《园居》诗:“蚊蝱本化生,非有卵与核。”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治庖》:“虾味甚鲜,其物是化生,蚂蚁、蝗虫之子,一落水皆可变。”3.佛教所谓“四生”之一。指无所依托,借业力而忽然出现者,如诸天神、饿鬼及地狱中的受苦者。南朝梁沉约《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大乘义章》卷八:“言化生者,如诸天等,无所依托,无而忽起,名曰化生。若无依托,云何得生?如《地论》释,依业故生。”唐司空图《偶书》诗之四:“证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明李贽《与李惟清》:“彼上上品化生者,便是他家至亲儿孙,得近佛光,得闻佛语,至美矣。”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我眼前总充塞着重迭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4.即化身。唐杨炯《盂兰盆赋》:“若乃山中禪定,树下经行,菩萨之权现,如来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欢喜充庭。”详“化身”。5.古代的一种婴儿偶像。古人有以“化生”求子的风俗。唐薛能《吴姬》诗之十:“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臺弄化生。”元顾瑛《天宝宫词》之四:“后宫举做金钱会,香水兰盆浴化生。”元袁桷《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之四:“蜡捻化生秋夕赐,翠标叠胜岁华移。”明陈继儒《群碎录》:“七夕俗以蜡作婴儿形,浮水中以为戏,为妇人宜子之祥,谓之化生。”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罗之异名。宫中设此,以为生子之祥。”6.指女神像。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翠凤舆真女,红蕖捧化生。”《太平广记》卷三五七引宋柳开《蕴都师》:“见一佛前化生,姿容妖冶,手持莲花,向人似有意。”
非容易旷世:(书)(形)当代没有能相比的:~功勋|~之才。

《思郑州陈知默因感其化去不得一识面》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思念郑州的陈知默,因为感慨他的出众才华而未能见到他一面。
美好的事物必须绝世无双,非凡的人才必须超越时代。
造化创造了他的才华,可想而知也并非易得。
他的名声远播,他的容貌同时也能被目睹。
与陈子同时代,可惜只能听闻他的耳边。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陈知默的思念之情。陈知默被描绘为一个拥有非凡才华的人物,他的才华和美貌都远近闻名。然而,诗人却无法与他面对面地相见,只能通过他人的描述和传闻来了解他。诗中还包含了对才华和美好事物的赞叹,认为它们都是造化的产物,但却并非容易获得。

赏析:
这首诗以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对陈知默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惋惜之情。诗人对陈知默的才华和美貌给予了高度赞美,将其视为绝世之人,超越时代的存在。诗中的"美物须绝代,异人须不世"表达了对卓越之人和事物的珍视和赞赏。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这样的才华和美好并非易得,需要造化和机缘的相助。

诗中的"旷世耳可闻,同时目能视"表达了陈知默的名声和容貌都被广泛传颂,他的才华被人们所赞叹,同时也能通过视觉所感知。然而,诗人却无缘与陈知默相见,只能听闻他的耳边,这种无法亲眼见到的遗憾和遗憾之情在诗中表达得深刻而真挚。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陈知默的思念之情和对才华美好的赞美。通过对陈知默的描述和自身感受的表达,诗人将读者带入一种既敬佩又遗憾的情感氛围中,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和才华之珍贵价值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