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先天天弗违。宋代。邵雍。天虽不语人能语,心可欺时天可欺。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人心先天天弗违,人身后天奉天时。身心相去不相远,只在人诚人不推。
《推诚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虽不语人能语,
心可欺时天可欺。
天人相去不相远,
只在人心人不知。
人心先天天弗违,
人身后天奉天时。
身心相去不相远,
只在人诚人不推。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人与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心的重要性以及人诚的重要性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与天的关系的描述,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首先,诗中提到天虽不语人能语,意味着人类有能力与天地自然进行交流,表明人类拥有理解天地的能力。接着,诗中提到心可欺时天可欺,强调了人心的重要性。如果人的内心不真诚,就会受到外界的欺骗,就像人可以欺骗自己一样,天地也可以欺骗人。这里可以理解为心诚则天地亦诚,心欺则天地亦欺。
诗中还提到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这句话表达了人与天之间的紧密联系,人与天地并不是完全分隔的存在,而是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然而,人们对这种联系常常不自知,关键在于人心的真实与否。
接下来,诗中提到人心先天天弗违,人身后天奉天时。这句话强调了人心与天地的关系。人的内心应当与天地的真理相一致,与天地的道义不违背。只有这样,人才能够顺应天时,获得天地的庇佑。
最后,诗中指出身心相去不相远,只在人诚人不推。这句话强调了人诚的重要性。人的身体和心灵并不是相隔离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取决于人的真诚。只有人真诚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够实现身心的统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人与天的关系的思考,强调了人心的真诚和诚信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真诚的心灵,人才能够与天地相通,实现身心的统一和与天地的和谐。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