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献为显官。宋代。邵雍。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陈即为逸人,忠献为显官。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题范忠献公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邵雍。这首诗描写了范仲淹、邵雍和陈仲弓三位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范邵居洛阳,
希夷居华山。
陈即为逸人,
忠献为显官。
邵在范之后,
陈在范之前。
三人貌相类,
两人名相连。
诗词的意思是:
范仲淹住在洛阳,
希夷住在华山。
陈仲弓是隐士,
忠献是显官。
邵雍在范仲淹之后,
陈仲弓在范仲淹之前。
三个人的相貌相似,
两个人的名字相互关联。
这首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以范仲淹、邵雍和陈仲弓三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在洛阳居住,被称为"忠献公",是一个备受尊敬的显官。邵雍是范仲淹的后辈,他在范仲淹之后居住,居住在华山,被称为"希夷",是一个隐居的文人。陈仲弓是范仲淹的前辈,他是一个逸人,也就是隐士,与范仲淹和邵雍相比,他的名声不如范仲淹显赫。
诗中通过描述这三个人的居住地点和身份地位,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范仲淹和邵雍都是有名望的人物,他们的相貌相似,而且名字之间还有一定的关联,使得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陈仲弓作为一个逸人,与范仲淹和邵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存在凸显了范仲淹和邵雍的显赫地位。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这三位人物的关系,通过对比和联系,表达了作者对不同身份和地位的思考和观察。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阶层差异,也呈现了人物间的相似之处和联系,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