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须心逸方为乐。宋代。邵雍。数朝从欵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水属僧家。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
《龙门石楼看伊川》是一首宋代邵雍所写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数朝从欵走烟霞,
纵意凭栏看物华。
百尺楼台通鸟道,
一川烟水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
始信官荣未足夸。
此景得游无事日,
也宜知幸福无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邵雍登上龙门石楼,远眺伊川的景色。他通过观赏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并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表达了淡然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下面对诗词的各个方面进行赏析:
诗词的前两句"数朝从欵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描绘了诗人数朝来到此地,远离尘嚣,把自然景色描绘成一片烟霞,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水属僧家"表达了诗人登上高楼,俯瞰伊川的景色。百尺楼台像是鸟儿飞翔的通道,伊川的烟水宛如僧侣的庭院,这样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着的两句"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他认为只有内心平静舒适,才能真正感到快乐,而功名利禄的荣耀对他而言并不足够值得夸耀。
最后两句"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游玩,享受无拘无束的日子,并认为这样的幸福是无限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诗人通过欣赏自然之美,体味到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邵雍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