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物固难如惠施

出自宋代邵雍的《和王安之少卿秋游》,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ì wù gù nán rú huì sh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春夏而来可作诗,虽然可作待何为。
屡空滥得同颜子,历物固难如惠施
风月情怀无奈处,云山意思不胜时。
一歌一咏聊酬唱,敢拒安之与静之。
()
而来,作诗,屡空,历物,风月,情怀,无奈处,意思,酬唱

这首诗词是宋代邵雍所作,名为《和王安之少卿秋游》。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夏来临时,可以作诗,虽然可以作诗,但待做何用呢?
曾多次空洞地模仿颜子的风格,历史和物象本来就难以超越惠施的境界。
风景和月色中的情感无法抑制,云山之间的意境又无法表达。
我只能用一首歌,一首咏来表达自己,敢于拒绝王安之和静之的安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诗歌创作的矛盾心理和对自我表达的追求。诗人开篇谈到春夏来临时可以作诗,但同时也质疑了作诗的意义和作用。他认为虽然可以写诗,但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写。接着,他提到自己曾多次模仿颜子的风格,但这种模仿并没有超越古代文学家惠施的境界,暗示自己的创作并没有真正突破。在描述风景和月色时,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理解。最后,他表示自己只能通过一首歌、一首咏来表达自我,敢于拒绝王安之和静之的安排,表达了他对自由创作的坚持和对他人期望的回绝。

整首诗词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省和思考,对传统文化和名家作品的敬畏和自觉,以及对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追求。诗人认识到自己在创作上的局限,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创作的渴望和对外界期望的抗拒。整体上展现了一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对艺术追求的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