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君臣进退间

出自宋代邵雍的《追和王常侍登郡楼望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zài jūn chén jìn tuì ji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贤当日此盘恒,千百年人尚寻颜。
天下有名难避世,胸中无物漫居山。
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
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
()
四贤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太平。我们的朋友遍~。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新中国是人民的~。
有名:著名;名字被众人清楚地知道。
避世:避世bìshì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无物:无物wúwù不存在东西;空洞。
事观兴亡:(动)兴盛和灭亡:天下~,匹夫有责。
君臣:君主与臣下。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指主食和副食。
进退:1.前进与后退2.举止行动。3.升降;任免。4.出仕和退隐;去就。5.录取与黜退。6.指录用与解雇。7.损益变化。8.权衡。9.褒贬。10.指挥;使之进退。11.应进而进;应退而退
若蕴必奇一生:(名)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一世|~操劳|~的心血。

《追和王常侍登郡楼望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贤当日此盘恒,
千百年人尚寻颜。
天下有名难避世,
胸中无物漫居山。
事观今古兴亡后,
道在君臣进退间。
若蕴奇才必奇用,
不然须负一生闲。

诗意:
这首诗以追忆宋代仕宦之士王常侍登上郡楼望山的场景为背景。诗人邵雍表达了对过去的英杰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思了自己与时代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境遇。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矛盾心理和对道德与忠诚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名人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首两句"四贤当日此盘恒,千百年人尚寻颜"表达了英雄事迹历久弥新的观点,即使千百年过去,人们仍然尊崇英雄的名字。接下来的两句"天下有名难避世,胸中无物漫居山"揭示了作者对名利的矛盾心态,他意识到在世俗的尘嚣中,名利难以回避,但他自己内心却没有追逐这些物质的欲望,宁可独自隐居山中。

接下来的两句"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君臣关系的思考。作者通过观察历史的兴亡得出结论,真正的道德和价值观在君臣进退之间体现。最后两句"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认识,作者认为具有奇才必然能得到社会的重用,否则将毫无作为。

整首诗通过对英雄事迹的回忆和对自己命运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矛盾心态和对道德与忠诚的思考。通过对历史和君臣关系的观察,作者呼吁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和价值观的坚守,同时也对自己的才能和处境提出了自省。整体上,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儒家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