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逢得意便操觚。宋代。邵雍。说者从来太过乎,道须能卷又能舒。人间好事不常有,天下奇才何处无。年近从心唯策杖,诗逢得意便操觚。快心亦恐诗拘束,更把狂诗大字书。
《答客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答客吟
过去的人常常过分,
道理应该能卷也能舒。
世间美好的事情不常有,
天下间的奇才何处没有。
年纪渐近只需拄着拐杖,
当诗遇到得意时便提笔。
但快意也害怕诗的束缚,
更要写下狂诗的大字。
诗意:
《答客吟》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诗歌创作的一些思考。作者在诗中指出,过去的人往往过分地追求一种极致,但实际上,道理和人生都应该能够灵活地变化,既能卷起来,也能舒展开来。作者同时认为,世间美好的事情并不经常发生,而天下间却无处不有奇才。这种观点体现了对人生现实的一种理性看法。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心境和写诗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作者年纪渐长,只需拄着拐杖,这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也是对于岁月的接纳。当作者遇到写作上的得意之时,便提笔写下自己的诗句。然而,作者同时也担心快意会限制诗的表达,于是更加追求写下狂诗的豪放和大字的气势。
赏析:
《答客吟》这首诗词在表达中融合了对人生和诗歌创作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诗歌追求的个人见解。
首先,诗中作者强调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他认为过去的人往往过分追求极致,而实际上,人生和道理都应该能够灵活地变化。这种看法体现了对于人生现实的一种理性态度,既不过分追求,也不过分放弃,而是把握好度,做到卷舒自如。
其次,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心境和写作的态度,表达了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作者认为世间美好的事情并不经常发生,但天下间却无处不有奇才。这种观点凸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肯定和尊重,也暗示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苦心和努力。
最后,作者在诗的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年纪渐长,作者以拄着拐杖为喻,展示了对于岁月的接受和平和的生活态度。当作者遇到写作的得意之时,他会提笔写下自己的诗句。然而,作者同时也担心快意会限制诗的表达,因此更加追求写下狂诗的豪放和大字的气势。这种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于诗歌表达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追求。
总体而言,《答客吟》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诗歌创作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灵活变通、人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对于诗歌创作自由和个性化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包含了对于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和热爱。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